1、是佛教用语。
2、【掉举随烦恼】《三藏法数》:“【掉举随烦恼】谓外境纷扰,身心动摇,不能摄伏,因而恼乱,是名掉举随烦恼。
3、”《唯识论•六》曰:“云何掉举?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,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”大意是说,什么是掉举呢?对于外界或五阴之境,心里面不能保持寂静、安静,总是动摇,不能稳住心神,能障碍人的禅定。
5、它常常和“悔”在一起,所以往往二者被合称“掉悔”。
6、佛学中的“昏沉”和“掉举”昏沉就是在打坐入定时,进入半睡眠或者睡眠状态;因此,也将睡眠戏称为“昏沉定”。
7、这样就不可能再做到“制心一处”。
8、又有一种情形:在“制心一处”的时候,思绪纷飞;感觉到自己妄念生起时,很后悔,有些人甚至有一种想扇自己耳光的冲动,这就是“掉举”。
9、昏沉和掉举,是初修定力的时候;最常见的情况;因此,大德开示:“不昏沉,不掉举”。
10、就是要将念头保持住,如果有昏沉,马上将念头提起,如果有掉举,也是马上将念头回到原处,而不能生出后悔等心思。
11、这样时间久了,就能时时刻刻将念头保持在那里。
12、定力也就会越来越强。
13、这样就算修定有成。
14、我们知道:“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”,戒、定、慧称为“三无漏学”。
15、循着这个次第,就是修行的“方法论”。
16、这里,戒,最少是“五戒”,修学实践五戒十善,能减轻罪障,以免“障道”。
17、又能令人心性柔软,淡化“贪嗔痴”,不再是“刚强难度”的人;又因五戒十善能令人淡化自我,“我见”逐渐减轻。
18、因此“戒”是基础。
19、定,简单来讲就是“制心一处”,如果戒修不好,定也难修。
20、那么,将这个心“制”在哪里呢?这就是“看话头”的功夫了!要将心制在话的前头,如果所看的话头有文字、形相等念头生起,已是“话尾”。
21、所以,“制心一处”就是要将心定在“话的前头”,不让文字形象生起,却知道自己所看的是哪一句话。
22、也叫“照顾话头”。
23、以上两个次第成就以后,就会有“疑情”生起;此时,用“照顾话头”的功夫(动中定力)来“参”这个疑情,就是“参禅”。
24、苦参直到“见山不是山”的“痴呆状态”,若遇因缘,就能“一念相应”而顿悟,是为“破参”。
25、也就是“开悟明心”。
26、因此,“参”有两个条件:一是“看话头”功夫成就,二是要起“疑情”。
27、否则,如诸方所说的“参”,其实就是“想”,是“思维”,这样“参”的话,驴年不悟。
28、如上,“慧”,就是开悟而发起“般若中观智”。
29、到此地,即是悟后菩萨,不再是凡夫。
30、于成佛的道路上不再转退。
31、所以,佛也就说到这里:“戒定慧”,而不再讲“第四无漏学”。
32、又,六度也是这样的次第:第五为“禅定波罗蜜”,成就之后,才会进入“般若波罗蜜”。
33、而不再有“第七波罗蜜”。
34、前四波罗蜜,如上说“戒”一样,是“资粮”。
35、比如布施,不舍身外之物,如何能“舍我”?如何去除贪念?如何减轻修道的障碍?因此,如无资粮的积累,减轻性障;想要“因定发慧”极难!其实,开悟是大乘菩萨位,远超二乘之证量。
36、如过没有断“我见”,甚至贪等习气深重,想要修到这样殊胜的结果,几乎不可能。
37、所以,诸佛教诲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。
38、就是让罪业凡夫,先积累资粮,改变习气,方有“悟缘”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热度渐涨的陪诊服务,离专业化还有多远? “我脑子里有北京22家大医院的地图。”两年前,闫军儒还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,闲暇时
芍药成了销售“头牌”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母亲节来临,鲜花热销。过去多年都是康乃馨唱主角,但这两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“5月7日
“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!”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(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)小时候,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,
跟新冠病毒“赛跑”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,我就把自己否定了。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
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“上岗” 【疫情防控新举措】 科技日报讯 (记者符晓波)眼下,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,不少
“态靶辨治”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,随着患者清零,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“休舱”,各医疗队也
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“解忧” 【同心守沪抗疫】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,各类慢性病、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
X 关闭
X 关闭